一、建设背景:
青山村曾是辽宁省省级贫困村,自2014年开始,国网东北分部履行央企责任,组建驻村工作队对青山村开展定点帮扶。为确保东北分部多年来扶贫工作成果得到长效发展,驻村工作队开展入户调研,征求地方党委和村民的意见建议,对青山村当地的资源禀赋进行筛查。经走访了解到,辽西地区光照充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748.1h,其中4~9月日照时数1435.5h,1月份最短170.2h,5月份日照时数最长,多年均值178.5h;气候干燥,村民以种植小米作为主要收入来源;青山村有17000亩林地,每到雨季村民都会去收集野生松蘑晒干售卖,可采用的原始晒干方式使得松蘑质量不好,售价低。
二、项目调研:
驻村工作队以此为切入点,在如何利用电力系统的先进专业人才优势做文章。在分部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充分的项目可行性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出以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为目标,将建设“乡村绿色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确定为扶贫主导产业,并向国家电网扶贫专项基金争取资金30万元用于光伏一期工程建设,装机容量40千瓦,于2018年6月26日正式投运;争取资金25万元建设杂粮加工厂、蘑菇烘干厂,适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各类农产品、菌类、果蔬类等;随着杂粮加工厂、蘑菇烘干厂的相关配套产业陆续完善,成功建成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全覆盖的乡村绿色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项目。由于该项目获得公司及社会高度认可,得到社会推广,经过多年开发建设,累计建成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达813.22千瓦,结合配套产业年净收益约60万元。

图 1乡村绿色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示意图
三、项目介绍:
乡村绿色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项目以光伏发电为主体为杂粮加工厂、蘑菇烘干厂供电为配套产业,实现“产用”深度融合的现代绿色循环经济模式。经调研,建平县用电电价为0.89元/度,光伏发电售电价格为0.375元/度,这样相当于每使用1度电就可以节省将近0.5元收益,既解决了这些产业的用电问题,又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了经济效益。在绿色循环经济的框架下,青山村的光伏产业与农业产业形成了良性互动。同时,光伏电站的建设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杂粮加工厂利用光伏电力进行生产,降低了能源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蘑菇烘干项目则通过光伏电力实现了高效、环保的烘干过程,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市场价值。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青山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推动了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现在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四、项目收益及应用:
随着项目收益增多,2019年驻村工作队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研究如何合理分配光伏收益,讨论多种可行方案,经举手表决,于9月1日成立青山村扶贫发展基金,基金主要用于支持贫困群众摆脱贫困、集体产业持续发展及创新、乡村振兴整体向好发展等举措。该机构受青山村党支部委员会直接领导,接受青山村村民委员会、张家营子镇党委、建平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三方考核、监督。同时,制定乡村振兴发展规划,选拔五个项目20名致富带头人,确定《青山村集体资产经营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和《青山村集体经营利润分配办法》,把基金精准应用到贫困群众自主创业,激发自主脱贫内生动力。
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和党员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措施。一是将光伏发电收入购买鸡苗发放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家庭经济收入,鼓励建档立卡户勤劳致富,激发内生动力,营造主动脱贫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扶贫驴”项目,驻村工作队结合当地饲料丰富的优势和毛驴生命力强、易饲养的特点,确立了为建档立卡户购买毛驴饲养的帮扶项目。驻村工作队购买怀驹母驴送到贫困户家中,并为“扶贫驴”办理了养殖保险,签下了全省此项保险业务的第一单。2020年贫困户王林家的驴驹饲养过程中意外死亡,保险公司赔付9000元,此举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贫困户的利益,开创辽宁地区为牲畜办保险先河并获得成功推广。三是设立村公益岗位。组织人员每周做一次光伏、杂粮加工、蘑菇烘干、农机井等重要设备的维护工作,定时对电机等重要设备的巡检,并做好相关记录,此举措有效地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保障了村民生产生活安全可靠用电,且提供了就业岗位。四是开展文化帮扶。建立农民书屋,帮助村民掌握现代农业种植、养殖技术,通过举办农民艺术节、饲养技能大赛等活动,激发村民自主脱贫学技能的热情。五是开展教育帮扶,发挥党团服务队作用开展教育扶贫活动,与分部党建部、调度和各基层单位党员服务队开展力所能及的对口帮扶活动,调度清华大学博士到学校开展活动,激励贫困学生,为学校捐赠电脑等教学用具。六是援助资金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凤荣家解决饮水问题,陈凤荣是贫困户典型代表,至今家中饮水还在邻居家中取水,根据脱贫指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计划援助资金14000元为该户解决饮水问题。七是为落实好分部党委提出的扶贫工作要求,工作队修缮了村部大院、添置了宣传标语和展板,协助村“两委”制定了管理制度。
五、项目成效
多年来,在国网东北分部党委大力帮扶下,驻村工作队积极与粮销商沟通合作,打通粮食销售渠道,切实解决村民卖粮难的问题,为青山村销售2000斤蘑菇,40吨小米,及特色农牧产品,总销售额约210万元。
2018年省级贫困村顺利摘帽,成为脱贫先进典型村。2020年底,在全省驻村工作队项目考核中名列前茅,获得省扶贫办的高度认可。贫困户收入由5400元增长至11800元,52户92名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获得“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村集体资产从0到525万元,变“输血”为“造血”,村民生活取得巨大飞跃。工作队帮扶经验被新华社、央视频、辽宁卫视等媒体多次报道、推广应用。
随着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容村貌也获得了极大改善,该项目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减少了传统能源的消耗,降低了碳排放,成功构建了绿色循环经济模式,为青山村的生态环境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一模式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展现了绿色能源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
如今青山村蝶变新生,村里户户有产业,村民致富信心满满,向着乡村振兴的道路努力前进。

来源:国家电网公司东北分部
城乡能源网旨在传播行业信息、促进交流探讨,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