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电沃野":全电智能农场微电网赋能乡村振兴
一、背景与意义
农业发展离不开高科技的加持,在镇江市一个全新的农业模式正在崛起。它借助高科技的智能化设备,实现更高效、精准的农业生产。一批批有知识、有技术的青年人,以新农人的身份,回归田野,运用高科技手段,引领农业迈向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江苏省镇江市姚桥镇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2万亩农场里,一场由智能电动拖拉机掀起的绿色农业革命正蓬勃展开。这款集高效、绿色、智能于一体的电动拖拉机,成功实践了绿色电动农机与新能源农机电力补能的新模式,为低碳绿色农业提供了降本增效的新质生产力。
二、主要举措
我国农业普遍相对偏远,电力供给较弱。在国家“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的背景下,保障农业生产用电,持续提升电气化水平,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核心采用140马力纯电动拖拉机,搭载169kWh“农储共用”电池系统。通过高密度电芯与轻量化设计,电池重量仅1.5吨却具备5分钟极速换电能力,配合800kWh移动补能车集群,可满足3台农机全天候作业。1C快充技术实现1小时满电续航,2C技术更将充电时间压缩至半小时,作业效率提升40%。经实测,单次充电可完成4.2小时犁耕或5.3小时开沟作业,完全匹配高强度农事需求。
通过“电动农机+移动补能+智慧储能”三大创新体系,在镇江2万亩农场实现小麦种植全流程电动化,并创新构建“源网荷储”四位一体微电网体系:依托润果农业农光互补优势,将光伏发电与移动补能用储能深度融合,电动拖拉机能够享受到绿色、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形成“农忙供电-农闲储能-多业联用”的能源循环模式。农忙时,储能装备为电动农机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农闲时,多余的光伏电能及农储共用电池可用于其他农牧渔农业场景用电、应急用电或并网满足调峰调频的电力需求,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农场里,智能电动拖拉机匹配铧式犁、旋耕机、播种机、开沟机完成水稻收获后的小麦种植电动化作业,同时还能通过电动拖拉机以及“农储共用”电池系统对外放电为无人机充电、水泵灌溉供电,实现种植阶段全电动化作业。储能设备在耕作季为农机提供绿电支持,非耕作期则转换为牧场、鱼塘的移动电源,年储能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余电并网还可参与电网调峰,实现"一储多用"的经济价值,为农业现代化注入绿色动能。
最重要的是,对于用户来说,这款电动拖拉机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品质,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现象,提高农民收入,而这也是产业绿色化对粮食生产支持的最有力的证明。
三、成效分析
(一)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开创性破解了电动农机续航焦虑、补能效率、成本控制三大行业痛点,相较传统农机降低能耗成本60%,减少碳排放75%,形成了可复制的“光伏+移动储能+电动农机”解决方案,为全国5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绿色转型样本。目前技术体系已具备规模化推广条件,预计单县推广可年减碳1.2万吨,带动农业综合收益提升15%,真正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二)农业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该示范工程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式迈入“绿电时代”,通过技术创新打通了清洁能源与现代农业的融合通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绿色零碳+新质生产力+可持续运营”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展现出新能源革命赋能三农发展的巨大潜力。赋能农机、农村、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助力我国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奔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
(三)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润果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还积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开展了农产品深加工、农业观光旅游等业态,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帮助农民更新观念、学习新技术,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兴旺,共绘绿色能源与绿色农业新画卷。
在“双碳”战略引领下,江苏润果农业打造万亩级全流程电动农机应用项目,开创了“光储农用”协同发展的农业微电网样板,在当地小麦“耕、种、管”全流程电动化作业中大显身手,翻开了农耕依靠绿色电能实现降本增收的新篇章。
来源: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城乡能源网旨在传播行业信息、促进交流探讨,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