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信
登录
首页 >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能源电力赋能乡村振兴引领性案例】“数智”赋能“水碓后” 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8-14

“数智”赋能“水碓后” 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武义县供电公司

 

一、意义

水碓后村,在武义县南溪里双坑(又称双溪),距县城南12千米,现有农业户398户,农业总人口925名,劳动力人口630人,辖3个自然村,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美。家禽饲养业和茶叶是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

水碓后村是徐英烈士的家乡,也是“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金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村里至今还保存着徐英故居,修建有徐英烈士墓。一直以来,水碓后村作为红色旅游村庄,却因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体验项目不多,游客停留时间短,红色经济难以得到转化。公司主动对接县政府进行沟通,想办法以红色旅游促进绿色发展、生产,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到生态旅游产品体系里面,实现“红色搭台、绿色唱戏”,增加红色旅游吸引力。

武义县供电公司始终以“新时代后陈经验”为根本遵循,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源头自治”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面向配网改造、面向台区转型、面向优质服务、面向政企合作、面向党建引领的工作法创新电力实践,推动水碓后村“微改造,精提升”,将数智化电力建设服务融入水碓后村红色宣讲广场建设,徐氏宗祠修缮,村内农房立面改造等项目中,丰富了村内红色旅游资源。

二、主要做法

(一)精益化配网改造,夯实农村发展根基

源头一:2022年以前,随着来水碓后村旅游、研学、办企业的人数不断增多,导致用电量极巨攀升,但因供电设施配套改造速度无法满足该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现电压不稳定、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行及供电能力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群众生活。

公司主动融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面对山区路径长、线路错综复杂等种种困难,制定最佳施工方案,实施配网改造升级工程。完成水碓后村新架10kV线路1.47千米,铺设高压电缆管道0.9千米,新建配电室2座,新增配变4台,低压线路4.35千米,更换表箱361个,多管齐下,顺利解决台区高压进线线径小,低压主干线线径小、接户线老化等问题,提升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满足台区新增负荷供电要求,使改造后的电力设施与美丽乡村建设完美融合。

(二)数字化台区转型,助力智慧乡村升级

源头二:目前针对台区管理数字化手段单一,现有应用系统功能无法满足日常运维需求。低压台区点多面广、结构复杂,基础数据参差不齐,无法支撑大数据智能分析,难以实现有效的“可见、可知、可控”运行管理。

公司为推进水碓后村台区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应用和精品化服务,提升用电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按照“最小化精准采集+数字系统计算推演”技术路线,统筹采集装置、采集通道、采集频度等,开展“台区-接入点-用户表”源端数据治理,理顺拓扑关系,实现台区管理透明化,日常运维数字化、故障研判和处置智能化,从而提升台区自平衡调节能力、台区经济运行指标及台区运维工作效能。

同时还应用新型“不停电换表”表箱,在计量箱中安装新型“专用插件底板”,与传统换表模式相比,更方便、更安全,实现居民用户连续性用电与电网运维无缝连接

(三)个性化优质服务,创新电力服务体系

源头三:目前电力服务内容较为单一与趋同,不能形成特有的品牌服务,难以满足客户日益提高的对电力服务的个性化和理想化要求。

公司全面落实金华市公司“3+3”客户经理服务体系。将全量用户划分为行政客户、企业客户和社区客户三类,以便精准识别用户需求的同时,将客户经理划分为行政客户经理、企业客户经理、社区客户经理,采用线上线下“双通道”服务,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实现高效快捷精准的优质服务。

公司在行政客户服务方面,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基层乡村治理的智慧大脑项目。根据政府要求,创建水碓后村电力看能耗、电力看安全、电力看发展、电力看帮扶四大板块,村建设信息公开更透明、更智能;在企业客户服务方面,配合政府打造负荷管理数智化平台。

(四)协同化政企合作,实践电靓乡村振兴

源头四:目前,供电所针对水碓后村的台区管理设立了专职社区经理,但因与村委信息共享合作不足,无法及时了解用户动态,导致服务响应不及时,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等问题。

公司积极融入熟溪街道政府网格,遵循“资源共享、共筑共建、双向互动、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打通电力服务最后一百米,实现“零距离”的供电优质服务,成立熟溪街道政企网格化电力服务工作专班。以打造“15分钟响应圈”为目标,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共建等常态化机制,利用熟溪街道网格优势,社区客户经理加入各乡镇社区微信群,参与各乡镇村务会,实时了解客户动态,为居民客户搭建“面对面”“点对点”的沟通平台,使客户拥有专属“电力贴身管家”服务。

于此同时,公司还聚焦农村表后维修渠道单一、收费监管手段缺乏、维修服务不及时、服务质量难保证等在电力表后服务流程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建立“政府主导、电力支撑、用户选择、市场运作”模式,在原有村务电工模式的基础上,打通“浙里办”电力表后报修平台和“掌上武义”APP,优化电力表后服务流程,实现专业化体系化管理,有效填补电力表后报修服务空白。

三、效益成效

夯实农村发展根基方面:水碓后村电网升级改造不仅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方便,也助力了地方企业的发展。位于水碓后村富民肉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农副食品加工的企业,公司经营过程中,各项机器的运转及冷藏库的正常运行急需要稳定的电力支持。在公司大力推进当地农村电网改造实施后,让企业发展有可靠的电力保障。

助力智慧乡村升级方面:目前已实现水碓后台区低压系统拓扑自动更新,“28处节点+163套设备”100%全感知,基础数据准确性从70%提升至90%,人工维护时长从2小时/天缩减至30 分钟/天,居民业扩报装时长从5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综合线损从1.7提升至1.2,平均抢修时长从50分钟减少至20公钟,村民满意度大幅提升。

公司还在台区配电房安装有源电流不平衡补偿装置,实时监测变压器三相不平衡情况,毫秒级响应补偿电流,优化三项不平衡度至2.5%以下。

实践电靓乡村振兴方面:熟溪街道政企网格化电力服务工作专班成立至今,社区客户经理参与水碓后村务例会79次,当场解决用电诉求116件,参加村集市16次,当场解决用电诉求286件,服务内容主要包含乡村建设、频繁停电、安全用电等民生热点问题。通过政企合作,推动将“村电共治”工作纳入村务常态化管理,利用村级管理和治理平台,实现政企在农村地区供电服务上共建服务机制、共筑服务网络、共搭服务平台、共创考评体系。

点亮公益温暖心灯方面:一是联合县残联、妇联、民政局等部门制定弱势群体表后公益服务三年行动计划至今,已为236户残疾人家庭优化表后线路,更换开关面板154个。二是通过扶贫产品进食堂、工会慰问、线上直播等形式,拓展消费帮扶新渠道,联合武义县供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售卖农产品2000余份,共计助农增收4.5万元三是通过电力大数据实时跟踪,为企业用户开展公共能效诊断,综合行业性质、历史用能数据、主要生产设备等关键信息,分析企业实际用电情况,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优化用电方案,走访企业300余家,出具用电优化方案196份,减少企业电费支出5%。四是联合团县委、教育局、壶山教育集团开展青少年社会实践公益活动139期,参与人数达11332人。组织员工进社区、公益暑托班开展安全用电宣传活动38期,受益群体15893人,在壶山小学成立“电宜家青少年科技创新班”,指导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金奖1项、银奖2项,浙江省青少年航天航空科技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实现了乡村孩子的“科创梦”。



来源: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武义县供电公司


  城乡能源网旨在传播行业信息、促进交流探讨,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2025 城乡能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338号-1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