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电力支撑作用 保障蘑菇工厂化生产
——国网邹城市供电公司大束镇食用菌特色产业致富案列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国网邹城市供电公司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目标,创新实践“电力网格+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聚焦食用菌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持续做好服务“三农”工作,通过惠企惠农电力窗口发挥产业效能,助力当地食用菌特色产业不断升级,以“诉求不出网格”精准保供模式探索实践服务乡村振兴之路。
一、项目意义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济宁市东部,是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里,邹鲁文化的发祥地。人口120万,面积1616平方公里,辖16个镇(街)。农林牧渔年产值超148亿元。这座千年农耕文明的传承地,如今正以智能化菌菇产业书写新篇章。
“蘑菇小镇”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八年前。2016年,山东省邹城市大束镇的居民以个体户的形式种植蘑菇,后来在政府的引导下,全镇首家集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化企业落地。项目投资规模达50亿元,占地面积约3.5平方公里,通过持续的政策帮扶和资金保障,现代菌业生产区、城镇生活服务区以及绿色生态圈逐步建设成型,加之其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亲清的营商环境,很快形成了以食用菌为主导的产业园项目,集“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进一步推动了大束镇食用菌产业扩能提质,当前“蘑菇产业”种植面积已达2600万平方米,日产1000余吨,年产45万余吨、产值43亿多元,带动近3万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电力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真正实现了“世界蘑菇看中国、中国蘑菇看邹城”。为满足蘑菇产业对电力的需求,国网邹城市供电公司以“用上电、用好电、不停电”为标准,全力保障“蘑菇小镇”足额安全用电,不断为全市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电力支撑。


蘑菇工厂化生产车间
二、项目做法
(一)党建引领,组织推动,组建“党建联盟”凝聚电力保供合力。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电力保供这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国网邹城市供电公司与蘑菇产业项目单位组建“电力‘蘑菇’党建联盟”,形成“党建+电力+产业”的工作模式,成立“电力帮扶小组”。将党建引领作用有机融入到电力保障和蘑菇产业发展工作中,通过组织共建、理论共学、活动共组、纪律共抓、生产共推等活动的开展,推动供电公司和蘑菇产业单位“党务、业务、服务”深度融合,通过优势互补、关系融洽、形成拳头、凝聚合力,充分彰显“1+N”效果。“蘑菇小镇”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开展结对共建12次,形成大沟通、大协调,大团体、大格局的氛围,把政治优势和专业优势转化为推动电力保供和蘑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经济优势。
“党建联盟”电力成员到联合党支部办公
(二)转变服务方式,展现行业担当,变“上门要电”为“入户送电”。“宁让电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通过公司委派专人上门服务、一次性收取所有材料并代替用户办理电力接入工程审批手续、将投资界面延伸至用户红线、低压方式接入的工程由供电企业投资建设等“一揽子”优惠措施,进一步简化电力保供流程,降低蘑菇生产企业的时间消耗,提高办事效率。努力通过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用电环境,让产业项目用电“省时、省力、更省钱”。公司紧跟“蘑菇”提质增效、规模扩大的步伐,主动作为,按照“产业发展、电力先行”理念,转变服务方式,挑选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人员组成“蘑菇产业发展电力保供工作组”,为规模企业提供专项服务,全力当好“电保姆”,打造“变‘上门要电’为‘入户送电’的电力赋能乡村振兴”服务品牌。
通过“一企一策”,在“办电、上电、用电”全环节上,给予企业帮助指导,累计为企业节省资金200余万元。专属客户经理紧跟项目建设步伐,从前期项目对接,到现场勘察、用电答复和验收送电,全力压时限、显实效,真正让企业体验到“物流式”办电带来的实效。

电力工人巡视线路
(三)量体裁衣,量身定制,全面提供企业设备精细化管理用电保障。与传统小作坊的生产方式不同,“蘑菇小镇”企业均为工厂化、智能化、标准化生产,整个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达80%,年用电量达8269万千瓦时,没有充足、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企业先进的设备和精益化管理就没法正常运行和实施,蘑菇生产受季节限制的难题就无法破除。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则为产业的崛起搭建了一座过河的“桥”。按照“三零”服务要求,公司根据蘑菇产业项目的规模、用电容量、电气化程度,主动投资50.8万元,建成3条专供电力线路,直达企业厂区。优化110千伏张庄变、35千伏匡庄变硬件设施,客户17台专变实现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确保蘑菇生产实现双电源生产,全面助力铺就小镇农业致富路,持续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从“用上电”向“用好电”转变,为特色农业腾飞插上了电力“翅膀”。
电力工作人员监测设备
(四)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常态化实施电力高质量配送管理。稳定可靠满格的电力供应,是产业正常生产运行、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小镇产业不断蝶变的几年里,国网邹城市供电公司充分研判客户产业发展轨迹,对供电线路、配电设备常态化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消除线路设施缺陷及隐患。根据区域用电负荷的现状和潜在增长情况,及时调整变压器配变容量,优化用电“网格化”布局,用责任保障电力,全力支撑乡村振兴。精准建立“诉求不出网格”服务模式,专属客户经理AB角色全天候服务覆盖,积极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常态化开展“四进大走访”,对食用菌企业的配电室、生产车间进行安全巡视检查,指导帮助企业消除电力安全隐患36条。台区经理主动上门对接电费收缴、用能分析、异常排查等需求,实现专变客户发票邮寄和上门送达,服务客户“阳光业扩”用电体验。“他们定期巡检企业生产设备、设施,预先做好停电风险评估,开展停电到户的实时监测,对企业专线实施“点对点”安全盯防管控,展现“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价值观,积极践行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这是就是企业对电力的最好评价。
电力工作人员进企业了解用电需求情况
三、项目成效
一是在保障当地乡村振兴“安全可靠”使用电力上,国网邹城市供电公司电力保障支撑,实现了“零断电、零跳闸、零故障、零闪动”的“四零”任务目标,安全可靠保障了年产鲜菇45万余吨、年用电量8亿千瓦、电气化覆盖率90%以上的蘑菇工厂化生产健康持续运行和全市乡村全面振兴对电力的需求,使“邹城蘑菇”生产经营实现了菇房温度、湿度、光照全智能化控制,一年365天高效运营。
二是邹城市蘑菇产业通过高效的乡村电气化转型,顺利通过引种、驯化、选育以及高效栽培发酵技术,培育出金针菇、杏鲍菇、羊肚菌等26个菌种。其中,金针菇产量占到全国的七分之一;“玉木耳”有“卖相”、有“内涵”,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领先全国水平。李玉院士说:“邹城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上,紧紧抓住了食用菌的‘芯片’,在品种的研制和推广上,走在了行业的前面”。
三是依托“宜商三电”的优质电力营商环境,“邹城蘑菇”先后被评为“国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蔬菜地标品牌”、“中国食用菌行业‘具公共性卓越品牌’”等国家级品牌荣誉,邹城市也成功获得“全国食用菌十大主产基地”、“全国首个‘食域中国’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基地”、“全国食用菌生产示范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唯一食用菌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等荣誉称号。中共二十大代表、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菌草之父”林占熺断言:“5到10年,中国的食用菌产业将从大国走上强国,像邹城在技术化、规模化、标准化上领先的这些食用菌企业,将起到关键的典范和龙头带动作用。”
四是坚定的发展发展方向和先进的理念,着力打造优秀的乡村振兴可推广经验。邹城市5家食用菌企业进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合作项目,“邹城蘑菇”以41.25亿元位列161个上榜品牌中第15位。蘑菇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设施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从2020试点到现在,猪、鸡、鸭、鱼等设施养殖产值达12亿,草莓设施种植年产值达5亿元,各类蔬菜设施种植产值达4亿元。“中心店草莓”被评为“全国最受欢迎区域公用品牌”、“中国绿色生态草莓之乡”等荣誉称号。
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提供电力保障,国网邹城市供电公司用热情高效的服务担负起了社会责任,实现了电力事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在邹城乡村振兴的华丽篇章里,也成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来源: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邹城市供电公司
城乡能源网旨在传播行业信息、促进交流探讨,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