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唐“产业+品牌”双向帮扶助力
大化县食用菌产业优质发展
一、意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县地处云贵高原南缘的大石山区,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石山面积占全县辖区面积的90.1%,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局部地区不足0.3亩,制约了农业规模化发展,导致本地劳动力长期外流,留守老人及弱劳动力因劳动能力、技能和健康等问题无法外出就业,缺少稳定收入,一些孤寡老人仅靠政府低保维持基本生活。自2023年以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大唐)深入研究县域特性和优势产业,扶持大化县农之宝农产品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之宝公司)在拿银安置区建设食用菌培育室内温控大棚、培训室、电商直播间等生产经营设施,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直接或间接带动脱贫户、搬迁户1800余户,帮扶企业累计购销群众种植的食用菌达3750万元,切实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二、做法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作出“培育一批‘桂字号’农业品牌”的重要指示,为提高农业品牌竞争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中国大唐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总结产业帮扶经验,瞄准发展食用菌产业助力大化县产业振兴,推动群众致富增收。中国大唐扶持农之宝公司发展菌粮轮作、废弃菌棒加工和品牌建设,积极推动大化县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产业振兴。
(一)菌粮轮作,一田双收,推进科学种植模式
2023年,中国大唐投入200万元帮扶资金援建农之宝公司室内食用菌养殖车间,为农之宝公司食用菌室内外种植补齐设备短板,创新开展“冬闲田”菌粮轮作模式试点,助力“一田双收”。在大化县仁良村村民可先种一季粮食,下半年利用冬闲田种植云耳。云耳产业周期短、见效快,采收完毕后又能接着种植农作物,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为村民提供了增收渠道。据估算,每亩云耳可为农户增收3000元左右。在云耳集中采摘期间,试点基地能够带动附近农户务工500人次以上,人均年收入增加约800元。2024年,仁良村种植的15亩云耳迎来第4个采摘期,产量达到3.5万斤,总产值约45万元。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向村民发放劳务费1.3万元,村集体经济获益3万元,实现土地农时种粮闲时种菌最大价值,也帮助群众和村集体“双丰收”。
(二)科技赋能,创新机制,扩大联农带覆盖面
中国大唐发挥大化县“科技小院”科技助农,研发菌棒回收利用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实行“五统一分”的标准,即统一生产菌包、统一菌包管护、统一物资投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收购和农户分户出菇管理的标准,解决群众种、养、管、销的后顾之忧,有力地激发了群众种植食用菌的内生动力。在增收保障上采取精准帮扶分类施策:对既无劳动能力也无经营能力的脱贫户,全托给市场主体管理,按期分红;对有劳动能力无经营能力的脱贫户参与劳动,实现劳动工资加按期分红;对有劳动能力、有经营能力的脱贫户自领大棚自主经营收入全归脱贫户,营造多劳多得“比学赶超”的生产氛围。2024年全县已有11个乡镇25个行政村332个自然屯参与食用菌种植实现增收致富。
(三)内外兼扶,提质强基,打造“霖姑娘”特色品牌
经过3年发展,农之宝公司已成为生产“云耳”“香菇”“秀珍菇”“赤松茸”“茶树菇”等品种的食用菌产销龙头企业。为扩大帮扶覆盖面,助力食用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大唐研究提质强基,创牌扩面的帮扶措施,帮助农之宝公司高质量发展,打造“霖姑娘”农产品品牌。中国大唐支持帮助农之宝公司“走出去”,挂职县委常委共同参加粤桂协作消费对接活动暨第23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免费帮助农之宝公司产品连续两年登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大唐展台国际展示;邀请农之宝公司参加央企消费帮扶行动,免费提供销售柜台,制作宣传海报,全面推介“霖姑娘”品牌;引入战略合作电商“本来生活”打造线上采购“来福商城”;面向公司系统员工、工会组织推介大化县农产品,推进特色农产品进食堂、进机关、进职工家庭餐桌;联合地方供销合作社举办的“党旗领航・消费帮扶”供销大集主题活动,打通“霖姑娘”系列产品从产地到市场的更多渠道。2024年,“霖姑娘”品牌系列产品销售额突破600万元,广受消费市场欢迎和认可。农之宝公司被评为“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先进企业”“‘万企兴万村’行动观察点”,认定为大化县种养式就业帮扶示范车间。
三、成效
中国大唐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之本、富民之源、振兴之基。在农之宝公司的帮扶实践中不断尝试新思路新方法,多点切入、多方聚力,对大化县农业生产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推广“菌粮轮作”模式,确保粮食安全
“菌粮轮作”模式充分提高了土地使用率,农闲时在耕地上种植云耳,不需土壤种植,只要求土地平整即可,对土壤的土质、肥沃度没有任何要求,全程绿色种植,使耕地得到休养生息,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并为下一季粮食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和条件,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土地基础,助力大化县2024年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3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8.78万亩,总产量7.51万吨。
(二)优化结对帮扶模式,凝聚帮扶力量
食用菌种植项目采用“公司+基地+村集体+农户”的帮扶模式。农户出租土地和输出劳力,公司负责管理和销售,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协调和组织劳动力,行业部门负责开展产业培训和推广技术,形成产业、人才,着力在产业规模、促进食用菌产业集体式发展,带动了更多群众持续增收致富。2025年农之宝食用菌项目将再吸纳2000户脱贫户和200户当地农户参与种植和务工,每户年均收入不低于1.5万元,并吸纳村集体注入资金合作发展,为每个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10万元。
(三)发展“产学研”帮扶项目,推动科技兴农
中国大唐充分发挥农之宝产业示范基地作用,以“科技小院”为技术服务支撑设立中国大唐产业人才培训中心,邀请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和技术团队定期举办宣讲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科技素养,开展常态化农业技术咨询和新技术实验实践。全年专家组共赴大化县调研指导8次,实地技术调研指导10次,举办大型宣讲活动10余次,累计为大化县内16个乡镇提供服务,培训农业现代化“新农人”700人次。强化农技推广体系与科研院校、科技服务企业贯通合作,推广农业先进适用主推技术,助力大化县发布农业主导品种5个,发布农业主推技术4个,通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推广农业先进适用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
来源: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城乡能源网旨在传播行业信息、促进交流探讨,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