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信
登录
首页 >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能源电力赋能乡村振兴引领性案例】五维共振,打造助力环巢湖乡村振兴新名片

2025-09-04

五维共振,打造助力环巢湖乡村振兴新名片

 

一、实践意义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战略。党的二十大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城乡融合。电力作为乡村发展的基础支撑,既是产业升级的“动力源”,也是生态保护的“助推器”。国家电网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引领,聚焦电网升级、能源转型等领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动能。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指出:“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这一指示为环巢湖区域锚定了生态优先的发展方向。作为合肥生态屏障与乡村振兴重点区域,巢湖周边曾面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不足、电网薄弱等问题。为深化环巢湖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正是落实总书记嘱托、统筹生态治理与发展的创新实践。国网合肥供电公司通过“一带三区四场景”规划,推动生态保护、绿色能源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全域生态振兴”路径,将生态价值转化为民生效益,为“巢湖名片”赋予绿色内涵。

农村电网的优化升级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也是践行“双碳”目标、服务生态治理的关键环节。以优化网架结构、推广智能运维技术为核心,提升供电可靠性与清洁能源消纳能力,为乡村振兴与“双碳”目标落地提供绿色动能,推动巢湖流域“绿电护绿水”的生态产业循环;巩固提升帮扶成效与优化供电服务,是增强农民获得感、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通过培育特色产业、构建增收长效机制,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同时依托“村网共建”延伸服务网络,以大数据精准服务民生、充电设施低碳化支撑交通转型,全方位赋能乡村现代化;提升供电所管理水平是夯实基层服务能力的根基。作为服务农村的最前沿,供电所的管理效能直接影响政策落地效果。通过队伍专业化、流程高效化、环境标准化建设,夯实基层服务根基,确保政策精准落地,筑牢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保障体系,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巢湖治理好、保护好”的殷切嘱托,助力打造绿色发展的“合肥名片”。

二、核心做法

1.生态筑基,绘就绿色发展新图景。围绕生态优先理念打造乡村振兴示范体系,统筹推进环巢湖生态廊道建设,创新构建"一带三区四场景"生态发展框架。通过建立农村能源转型先行示范区,探索生态保护与清洁能源融合发展路径,推动电网建设与自然环境有机衔接。实施分布式能源科学布局,构建"源网荷储"协同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形成生态效益与能源效益相得益彰的发展模式。

2.发展赋能,构建现代农村能源体系。全面推进农村电网智能化改造,构建适应新能源广泛接入的弹性配电网架构。创新应用智能巡检技术,建立立体化运维保障体系,显著提升电网运行质效。深化乡村电气化改革,重点支持特色农业全产业链电能替代,培育现代化农业生产用能模式。创新建立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打造“电力+农业”“电力+文旅”等跨界融合示范项目,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3.民生提质,织密惠民服务保障网络。创新实施驻村帮扶长效机制,构建"党建引领+电力赋能"的精准帮扶模式。深化消费帮扶体系建设,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助农服务平台。建立特殊群体用电关怀机制,运用智能监测技术实现主动服务。全面推行"村网共建"服务模式,构建覆盖全域的电力便民服务体系,实现基本服务不出村、专业服务全天候。完善农业生产保供体系,建立高标准农田电力服务快速响应机制。

4.绿色转型,创新清洁能源发展路径。创新分布式光伏并网服务机制,构建规范有序的新能源接入体系。探索农村多能互补应用场景,打造"光伏+储能""光储充"等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全面推进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深化电能替代。构建新能源汽车下乡服务体系,创新充电设施共建共享模式,打造绿色出行生态圈。建立乡村能效提升长效机制,推广智慧用能解决方案。

5.创新驱动,培育乡村振兴发展动能。构建“政企联动、多方协同”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创新电力服务融入基层治理新模式。研发应用电力大数据分析平台,为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建立人才双向培养机制,实施青年骨干基层锻炼计划,培育复合型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创新供电服务产品体系,开发适应乡村特点的用能解决方案。构建数字赋能服务体系,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电网深度融合,打造智慧能源服务生态。

三、实践成效

环巢湖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及配套电力服务举措,以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以生态为底色、电网为支撑、民生为核心,构建“生态、发展民生、绿色、创新”的五大名片,全面践行总书记嘱托,推动巢湖从“生态修复”迈向“全域振兴”,为打造“合肥最美名片”贡献绿色动能与民生温度。

1.生态名片以习近平总书记“把巢湖治理好、保护好”重要指示为引领,深化环巢湖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推动生态保护与产业融合。通过“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模式建成分布式光伏5831户,年发电量约2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15.3万吨,打造“绿电护绿水”的生态产业循环。建设全电景区、电气化大棚等30项低碳示范项目,其中2项入选国家级清洁能源示范案例,形成“生态保护+绿色经济”协同发展的标杆效应。

2.发展名片投入3.6亿元实施电网改造升级,新建变电站3座、配电台区207台,户均容量提升至3.74千伏安,供电可靠率达99.975%。创新应用35千伏移动变电站、无人机巢智能巡检等技术,实现农网智能化全覆盖,低电压、频停问题全面销号。电网升级为清洁能源消纳、产业电气化提供坚实基础,助力巢湖流域绿色转型。

3.民生名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光伏扶贫累计发电412.5万千瓦时,结算电费及补贴超380万元,惠及千余农户。选派2名骨干驻村帮扶,推动充电桩布局、全电爱心厨房建设,解决空巢老人“三餐热饭”,助力村集体年收入超百万。消费帮扶采购农产品156万元,特色产品入驻“惠农帮”平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绿色名片建成环巢湖半小时充(换)电圈,布局71个充电站、462个充电桩,实现乡镇全覆盖,服务居民充电桩4.9万个。同步推进港口岸电全覆盖,支撑乡村旅游与绿色交通发展,相关成果获新华社等央媒报道,为乡村低碳生活提供示范。

5.创新名片创新“村网共建”模式,打造“电力网格+社区网格+数字服务”综合平台,建成53个便民服务点,实现“办电不出户、问题不出村”。依托远程视频指导、线上办电,客户满意度提升至98.85%,推动城乡服务均等化。二十四节气保电、农时隐患治理等举措,动态保障农业生产用电安全,赋能乡村现代化。


来源: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合肥供电公司


  城乡能源网旨在传播行业信息、促进交流探讨,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2025 城乡能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338号-1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