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信
登录
首页 >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能源电力赋能乡村振兴引领性案例】国网黔江供电公司助力太极镇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2025-07-24

电力赋能兴产业 乡村振兴绘新篇——

 

国网黔江供电公司助力太极镇打造

乡村振兴新样板

 

【摘要】重庆市黔江区太极镇是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国网重庆黔江供电公司以“耀红岩”党建品牌为引领,聚焦产业振兴关键环节,实施电网升级、数字赋能、服务创新“三大工程”,有效助推全镇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治理有效、群众增收致富,成效特别显著。三年来,累计带动投资5000万元,创造就业1200人次,村集体增收50万元,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绘就了“电助村美、镇以电兴、民因电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一、工作背景与战略意义

黔江区地处渝东边陲,系渝鄂湘黔四省交界之地,土地以山地、荒地为主,森林覆盖率达70.5%,因交通闭塞、资源匮乏被列为国家重点贫困区县。“养儿不用教,黔江走一遭”的民间谚语,深刻反映了当地发展困境。

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指引下,黔江区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2017年成功脱贫摘帽。2021年5月,国网黔江供电公司派驻驻村工作队进驻太极镇太极社区,以"耀红岩"党建为引领,紧扣"一镇一园"建设目标,系统分析现状,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实施“三大工程”,探索形成“电力+产业+民生”融合发展模式,为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提供电力解决方案。

(一)破局有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破解农村产业发展电力保障不足、集体经济薄弱、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等难题,成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课题。

(二)深耕有方。作为能源央企,国网黔江供电公司立足“大国重器”定位,发挥电网基础性、先导性、创新性作用,通过电力设施升级、能源技术赋能、服务平台搭建,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振兴电力解决新方案。

(三)样板有成。太极镇作为重庆市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之一,亟需通过产业振兴破解发展困境;2021年以来,政企协同打造“电力赋能乡村振兴示范镇”,为武陵山区乡村振兴提供了样板。

二、创新举措与实施路径

(一)电网升级工程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1.超前布局优电网。电网连着千产万业,国网黔江公司主动介入,提前优化电网布局,推动“一镇一规划”全面落地。安排专人参与太极镇农产品加工园前期选址工作,紧前规划电力通道,全程跟进配套电网建设,助推太极镇实现“一镇一园”的战略目标,电力为全镇产业强链延链提供了坚强保障。建设青杠110千伏变电站送出工程,完成黔江区太极镇农网巩固提升项目,新建10千伏配电线路45公里,新建及改造10千伏配电台区65个、户线320公里,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户均容量达3.15千伏安,电力配套设施持续提升。

2.电力先行强产业。助力太极镇建成72亩农产品加工产业园1座,打破常规实施“公变入园”,供电企业参与园区规划,集中安装配电设施,动态获取企业入驻信息和用电需求,提前开展配套电网建设,简化收资流程,助力企业早接电早投产。对入驻园区的小微企业采取低压方式接入供电,企业实现“零成本”接电,有效满足今叁农业发展公司等6家企业用电需求,确保产业园高效运转。以优质服务提升连锁效应,吸纳5家优质企业投资1500万元入驻。产业园的建成和批量企业入驻,为全乡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全链条支撑,夯实产业基础,增强发展动能。

3.落实惠企政策包。开辟农业产业用电绿色通道,对园区企业实施“三零三省”服务,为企业节省办电成本320万元;制定“获得电力”优化营商环境“十项举措”,建立“电力服务专班”,实现小微企业办电“一次都不跑”。组建15支“耀红岩”服务团队,定期走访园区企业开展用能分析,一户一策制定服务措施。2024年引导3家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降低用电成本4.2万元。

(二)数字赋能工程:激活现代农业动能

1.科技赋能智慧养蚕。建成电气化自动养蚕车间,研发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等保障系统,蚕桑单产提升30% ;创新“小蚕共育+智能饲喂”模式,带动蚕茧年产值突破1300万元。目前,电气小蚕共育室15个,小蚕智能化温控共育工厂1个,智能水冷储桑室512平方米,水肥一体化灌溉管网系统23700米,木板方格簇电动升降系统1.2万平方米,实现蚕子培育、稻谷烘烤智能化、机械化,产业质效持续飙升。

2.破茧为蝶产业成链。实施“产业园+蚕桑”发展新路,产业园引进桑枝菌培育技术,促成建成百万棒桑黄种植基地,成功创建“太极桑黄”特色招牌,年产值超500万元;向“新”而行,大力发展“桑”系列生态农产品,开发桑叶面、桑果酒等12种深加工产品,打造“太极桑品”区域品牌,桑叶面等产品畅销重庆主城,形成以企带农、以农促企“双赢”格局。

3.绿电托举新型丝路。组织国电力量实地论证、入户工作、分析研判,提出在园区屋顶等合适地域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意见,实施中提供“一站式”并网等综合服务,助力太极镇农产品加工园利用闲置屋顶,建成250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发电量20万度,有效带动农户建设屋顶光伏增收,让村民“晒着太阳挣收入”

(三)服务创新工程:构建惠民生态体系

1.电力爱心超市建设充分借力国网公司政策支撑和平台资源,因地制宜拓宽助农惠农富农新路子。筹资30万元建成第一期太极社区“电力爱心超市”,每年捐资20万元用于购买居民生产生活物质用品等,设置生活用品区、米面粮油区、节能家电区等功能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以“电力爱心超市”为平台,创新“积分制”管理模式,设置6大类52项积分指标,群众通过参加知识讲座、卫生整治、纠纷调解等方式获得积分,以“1积分=1元”为标准,群众凭积分免费兑换相应物品,有效带动全镇群众参与文明创建。

2.数字服务平台搭建对接“国网惠农帮”电商平台,上架7款产品实现全网销售,同时供电企业以工会采购、食堂消费等帮扶方式,每年帮助太极镇销售农产品130余万元。组织“耀红岩”共产党员服务队到村“直播带货”,发动电网职工参与展销活动,定期批量购买农产品,年销售额120万余元。开发宣传“电力服务”APP,实现故障报修30分钟响应、群众电费缴纳“指尖办”。

三、实践成效与示范价值

(一)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成功造桑蚕、光伏、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集群”。加工园入驻企业11家,带动蚕桑面积增至8000亩,产茧量连续7年全区第一;园区年培育食用菌200万袋、出售桑叶面6万公斤,年产值3000万元,带动村集体年分红26万元,解决劳务2000多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20649元,农产品加工园产业链越拉越长,群众“越干越有奔头”;250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建成后,良好的经济效益带动农户建设光伏发电站65个,安装充电桩20个,带动7个村社集体年稳定收入50多万元,群众户均增收2.6万元,“光储充”一体化清洁能源体系初步形成

(二)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建成全市首个“全电化”示范镇,户均年用电量增长45%,电气化率提升至82%,惠及群众1.28万人;“电力爱心超市”让利于民,年服务群众10000人次,助力销售群众农产品价值50余万元,电力小超市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贴心大驿站;国网公司和职工的定期采购制度,让群众农产品不再滞销、不再愁卖,群众年受益200余万元;积分制管理新模式实施后,550户家庭凭积分免费兑换20多万元物资,邻里间纠纷明显减少,好人好事逐渐增多,推动全镇呈现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精美画卷。

(三)示范效应持续扩大创新经验入选国家电网乡村振兴十大典型案例”;太极镇获评全国卫生乡镇”“重庆市生态文明示范镇“重庆市美丽宜居示范镇”成功打造电网建设+数字转型+服务创新乡村振兴模式,在武陵山区11个乡镇推广运用

【结语】国网黔江供电公司通过三年实践,成功打造电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太极模式一是创新电力先行+产业跟进发展路径,破解村产业用电瓶颈;二是构建数字赋能+绿色转型技术体系,提升现代农业质效;三是打造电力服务+民生改善生态闭环,实现多方共赢。该案例为新时代电力企业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彰显了央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提供的澎湃动能和责任担当。



来源: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黔江供电分公司


  城乡能源网旨在传播行业信息、促进交流探讨,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2025 城乡能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338号-1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