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创新驱动共富新范式”
——电力赋能乡村振兴的"下山头实践"
一、项目意义
在"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周年的重要节点,浙江乐清下山头村从“三无村”到未来乡村的蝶变故事,生动诠释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战略价值。这个曾经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0万元的落后村,通过电力基础设施升级与服务体系重构,不仅实现了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的产业跨越,更打造出人均年收入4.8万元的共富样本,为新时代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创新范式。
电力作为现代文明的血液,在乡村振兴中承担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下山头村实践表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仅是简单的供电保障,更是通过理念革新、组织重构、技术创新,形成"电力+"的融合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电力服务的边界,将能源保障与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生态保护深度融合,构建起"电助农兴、农促电强"的良性循环,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共同富裕开辟了新路径。
作为浙江省第一批未来乡村示范村,下山头村的探索具有多重示范意义:在产业维度,通过智慧电网支撑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在治理层面,构建"村网共建"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生态领域,以清洁能源应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这些创新实践既是对"千万工程"的深化拓展,也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下山头经验"。
二、具体做法
(一)理念创新,绘制"电农融合"发展蓝图
国网乐清市供电公司突破传统供电思维,将电力规划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致力政企联动、产业融合,以电力为引擎,推动乡村农业、旅游、生态等多领域协同发展,助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下山头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结合下山头田园综合体产业规划,科学预测电动汽车充电、各类分布式能源接入需求,预留交接箱和新能源、分布式储能装置接入点的建设和改造,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10个,集光伏、充电智能路灯50盏,为农旅融合发展预留充足能源空间。
(二)组织创新,构建"三维一体"服务体系。
打造"1+3+N"服务矩阵:1个电力便民服务中心,3支专业服务队伍(红船党员服务队、青年突击队、共享电工队),N个网格服务节点。创新"码上服务"模式,推广"村网共建"二维码,集成办电、报修、咨询等项功能,村民扫码即可享受"指尖办电"服务。建立"电力网格员+村务网格员"双网格机制,电力网格员入驻村社微信群,实现服务需求及时响应、30分钟到场。描绘橙色暖心帮扶路,建立特殊群体用电信息台账,提供差异化服务,解决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户等弱势群体用电问题,却猜他们用电无忧。
(三)运营创新,培育"电力+"共富生态圈
首创"共享电工"培育体系,由全国劳模牵头成立电力工匠工作室,开发"基础+专项+提升"三级课程体系。四年来培养168名持证电工,形成"培训-认证-就业"闭环,93.5%的学员实现本地就业。乐清公司依托首批国网“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示范点,联合乐清市大荆镇人民政府开展“电力学堂”进村落活动。组建电力讲师团队,围绕农村用电特点,以用电线路、插座、开关、电器设备以及日常耕作等安全用电为切入点,通过互动方式向村民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全面提高村民安全意识。自开展“电力学堂”进村(社)活动以来已覆盖达20个村,出动讲师40余人次,培训村民约700余人。
(四)技术创新,打造数字电网示范样板
在电力物联网系统架构上,运用“国网芯”技术,针对下山头村公变台区,深化“数据赋能”应用,利用智慧台区建设,实现了低压配电台区“全感知”运行监测,实现了主动抢修、线损管理、用能分析、停电分析到户、状态评价和监测等功能,切实提升台区精益化管理水平,为村民提供智慧用能服务,提高用电效率。应用5G电力物联网技术,实现配电自动化覆盖率100%。部署智能巡检无人机1台、故障定位时间由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以电炊具、电采暖、智慧路灯、纯电交通、智慧大棚等技术应用为实施路径,打造“全电景区”示范样板,已建成全电民宿2个,全电厨房5个,电气化大棚1个。
(五)品牌创新,塑造电靓乡村文化
我们围绕“五美乡村、电靓发展”服务品牌,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制作宣传册、拍摄宣传片等方式,通过“心悦电力课堂”开展流动教学,提升村民的用电安全意识,降低用电风险。同时,我们积极与乡村景点合作,将电力元素融入乡村旅游,提升乡村旅游的品牌影响力。在园区内打造电力科普教育基地,坚持“请出去、走进来”双驱动,聚焦幼儿、青少年举办“电的旅程”等夏(冬)令营科普研学活动。
三、实施成效
(一)经济蝶变实现三级跨越:集体经济从10万元跃升至350万元,形成"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科普教育"的复合石斛产业链。“共享电工"模式带动168个家庭年均增收3.2万元,真正实现"培训一人、致富一户"。同时“共享电工”项目荣获温州市“助共富 当先锋”2024年温州青年志愿服务十大优秀项目金奖。
(二)民生改善呈现立体图景:建成"零停电感知"乡村,供电可靠性达99.999%。"村网共建"服务点实现电力业务"不出村办理",老年群体办电时长缩短70%。电力学堂开展培训50场,村民安全用电知晓率达98%,触电事故保持零记录。全电景区项目增加年用电量约10万千瓦时,年电费约7万元,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05.7吨、二氧化硫3.2吨、粉尘28.8吨。
来源:国网乐清市供电公司
城乡能源网旨在传播行业信息、促进交流探讨,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