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信
登录
首页 >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能源电力赋能乡村振兴引领性案例】基于数字化转型驱动下的金寨分布式光伏建设

2025-07-30

基于数字化转型驱动下的金寨分布式光伏建设

 

一、基于数字化转型驱动下的金寨分布式光伏建设的实施意义

(一)服务双碳目标,兼顾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同步进行

“双碳”目标驱动下,金寨县迅速响应政策,依托资源优势,率先获批国家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通过构建"光伏组件+储能设备+电动交通"产业链,引进12个新能源制造项目,投放235辆纯电动公交及500个充电桩,实现经济发展与绿色转型并行。

(二)赋能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美好生活实现

作为全国首个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县,金寨县通过136.28万千瓦光伏装机规模,延伸光伏扶贫产业链,形成"能源+旅游+电商"多元发展模式。已实现5.97万千瓦屋顶光伏并网,推动城乡客运电动化全覆盖,实现生态效益与乡村振兴双赢。

(三)打破数字转型,解决“四难”问题和治理变革

金寨光伏建设面临"四难"挑战:难感知,山区分布式光伏布局分散,数据采集传输困难;难预测,微气象数据缺失导致发电预测精度不足;难调控,传统调度体系难以适应光伏波动特性,电压质量问题突出;难消纳,缺乏集群调控,“脱网”“弃光”频发。亟需构建数字化管理体系,通过智能设备升级、业务流程再造,实现光伏微电网实时监测、精准预测和柔性调控,保障配网安全经济运行,推动能源互联网高效运营。

二、基于数字化转型驱动下的金寨分布式光伏建设的主要做法

金寨供电以数字化驱动破解光伏"四难"痛点,围绕"五条主线"构建标准体系,通过"数智通贯融"实现全景规划、全域互动等七大目标。依托数字赋能建立全周期智能管理体系,优化源网荷储协同控制,提升光伏自适应能力与消纳效率,保障配网安全运行。


wps2.png

 


总体思路框架

(一)建设基于数字化转型下的光伏发展“一根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国网公司强调紧扣"双碳"目标,贯彻落实数字化全面应用。金寨依托全域数据构建智慧配电网,创新源荷协同监测体系,制定《数字化综合示范》等专项方案。

金寨公司组建跨部门光伏治理专班,聚焦发展与安全,研究分布式光伏对电网发展、公司经营、电网安全运行、公司营商环境和电网装备及运维技术领域的影响,组建柔性团队,加强多方协同联动,形成管理闭环。通过周例会和视频研讨,提升质效,落实工作方案。

(二)绘制基于数字化循环下的光伏建设“一张图”

针对县域配电网多电压等级并存导致的管理效率问题,通过数据聚合实现电网全景规划。全面梳理电源结构、负荷特性和储能配置,构建"源-网-荷-储"数字化循环体系。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趋势,系统评估光伏发展规模与电网承载能力,建立分布式光伏监测调控平台。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新能源项目动态评估机制,跟踪屋顶光伏开发项目的并网影响;二是统筹电网规划与新能源布局,按年度滚动优化项目储备库;三是推进集中式新能源就地消纳,引导分布式光伏集中上送。通过多元数据融合技术,构建新能源发电预测模型,实现多源网络的可观可测可控,形成中低压配电网协同优化规划示范。

依托网荷监测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格局。县域形成500千伏油坊站为核心的多层级变电站群,构建电能双向流动的电网架构。"十三五"期间完成电网投资21.52亿元,重点解决低电压和光伏上网瓶颈,累计投入2.11亿元支持8651座光伏扶贫电站并网。2022年以来,优先改造64个光伏台区,专项安排1161万元建设60kW分布式光伏送出工程。通过多元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发电-用能关联模型,实现线损率降至3.6%,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3%。创新应用5G通信与大数据技术,使线路跳闸率下降43.2%,停电时户数减少47.08%。

(三)激活基于数字化融合下的光伏消纳“一条链”

金寨公司以数字化支撑平台升级为抓手,依“数智通贯融”思路,沿“全盘诊断、全域互动、全面优化”链路,实现光伏发电高效并网与消纳。

建设数字化协同调控平台,发挥数字技术优势。赋能全景可视,融合多平台数据,运用数字孪生展示光伏情况;赋能精准预测,构建模型结合气象数据,预测准确率80%以上;赋能协同调控,构建调度架构,动态生成调控策略;赋能运维,实时监测设备,推送告警。还通过能源运营平台,提升光伏运行稳定性。

打造"勘查-运维-验收"一体化专业团队,建立无人机巡检中心,分布式部署固定机巢,实现全域自动化巡检。建立大数据一体化中心,优化数字化保障体系,贯通多平台数据。打破专业壁垒,全域互动为分布式光伏建设提供数字化智慧支撑。在国网安徽公司帮扶的金寨县红色文旅小镇汤家汇开展镇域村集体光伏能效数智化分析,每年可增加发电收益约12万元。

构建协同调控平台应用,集成物联感知数据实现T+1发电负荷预测。基于"网上电网"构建消纳承载力分析模型,合理分配电源接入,研判区域电网可接入容量及承载力分析,为后期直流负荷及储能设备选址规划工作提供数据及技术支撑

(四)构建基于数字化服务下的光伏结算“一格栅”

金寨县创新构建光伏结算智能体系,政企联动30天完成户用光伏电站资料核验建档,利用营销系统将电费核算流程压缩至30分钟,首次完成国网系统内光伏并网结算流程。借助智慧财务平台分析光伏投资,创新事后评价,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实现“全量提效”。

应用区块链与智慧财务理念,建设“智慧账本”平台。以安徽光伏扶贫补助资金服务为依托,通过多界面操作实现六大功能:项目精准管理、智慧结算与支付、智能预警、实时分析及优质信息服务,达成存量匹配、增量采集等八大功能,实现“全程智能、一键通办” 。

(五)打造基于数字化创建下的光伏试点“一张网”

金寨县以国家科技重点研究计划为抓手,建成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集群化并网示范体系,形成并网消纳管理新模式。通过政企联合投资1.26亿元建成示范基地,实现96个光伏用户100%消纳,发电效率提升35%,单户日均发电量达8.21kWh。

选取大湾村开展分布式智能电网示范项目--10kV帽顶台区等5个台直流互联新建工程,运用功率溢出协同技术破解分布式电源"四难"问题,构建国内首个乡村低压直流互济系统,预计投运后能源利用率提升25%,为整县光伏提供可复制解决方案。  

“全感知、就地控、轻量级”思路,基于物联管理平台,全量接入光伏等数据,打造新能源微电网自治示范,提升微电网全信息感知、全时空监视、全场景预警、全视角调控能力,促进光伏发电消纳。

围绕解决“四难”问题,打造物联感知体系,搭建群控群调架构,突破关键技术,研发协同调控应用,实现微电网可观可控,支撑光伏高效消纳,对8座10kV光伏电站可视化管理,助力能源体系建设。

三、基于数字化转型驱动下的金寨分布式光伏建设的实施效果

(一)激发绿色能源活力,双碳目标初步实现

金寨县以能源转型为抓手,多措并举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发展模式。通过构建多能互补体系,单位容量碳排放量减少值同比提升15.73%。实现微电网友好并网,推动分布式光伏产业健康绿色发展。

(二)释放光伏扶贫效益,产业先行保障有力

光伏扶贫成效显著,创新建立市场化交易机制,户用光伏覆盖9351户,户均年增收3606元。源网荷储互动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户均月发电量提升30度,发电预测精度提高使电网运营成本降低20%,成功打造光伏扶贫成功范例。

(三)“四难”问题得以解决,社会效益明显提增

金寨公司规范分布式电源接入管理,服务场站并网,以数字化手段解决“四难”问题,实现新能源可观可测与源网荷储互动,提升电网多项能力,促进光伏就地消纳,形成完备“金寨综合体例”。发电效率同比提升12.62%,光伏电站发电经济效益同比提升 15.73%,光伏电站三相不平衡次数同比降低100%,线损率同比下降54.12%。



源: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寨县供电公司


  城乡能源网旨在传播行业信息、促进交流探讨,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2025 城乡能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338号-1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