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电力能源科技引领的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探索与实践
-“振兴沂蒙 电力先行”电力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一、建设背景
(一)发展现状
平邑县位于临沂市沂蒙山区腹地,是中国金银花之乡,被国务院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柏林镇位于平邑县城东北部,境内有国家5A级蒙山旅游风景区,被评为“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旅游民宿聚集区”“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镇”,是著名的长寿之乡。衔接推进区年接待游客7.6万人次,形成富泉山居、大洼艺术谷等一批民宿产业,带动衔接区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制约因素
当前,柏林镇衔接乡村振兴发展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乡村基础配套薄弱。便民服务场所、停车场、夜间亮化、乡村取暖、山地灌溉、山地运输等不健全,随着衔接推进区乡村的全面振兴有序发展,终端用能电气化程度持续增高,推进区内综合能源需求快速增长。
二是产业业态发展不成体系。产业发展模式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场所缺少,缺乏创新经营模式和创新产品研发,产业发展势头乏力。
三是农文旅产业链短、业态不丰富、产业层次低。推进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但“旅游+”农业、“旅游+”工业的产业融合不够。
二、建设思路
国网平邑县供电公司全面落实国家电网关于电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结合平邑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深厚、农业特色化种植基础较好的特点,以助力产业振兴为核心,从“源、网、荷、储、数、智、产”七要素,推动电力技术与和美宜居乡村建设相融合、与农文旅产业发展互补、与绿色生态农业“一二三产”共生,建设以“创新引领、生态绿色、电产融合、数智赋能、延链升链”为特征的电力特色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打造未来电力能源科技主题的文创产品、项目和品牌,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链价值链延链、补链、拓链、升链,探索电力赋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新业态,为平邑县农文旅特色乡村全面振兴做出电力贡献。
图 整体规划
一是打造“零碳电力能源+”和美宜居乡村基础设施产业链。针对推进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迫切需求,紧密结合政府和美宜居示范区建设,开展电网提升改造、零碳乡村、“源网荷储充放”智能微网、透明台区等工程,达到“全域可靠电、台区智慧电、村内安全电、户内绿色电”的目标,提升农村电网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和农村用能清洁低碳转型,促进农村生活全要素“电靓和美乡村”。
二是打造未来电力能源科技文创主题农文旅产业链。针对推进区旅游品牌影响力提升的迫切需求,紧密结合政府农文旅融合发展区建设,依托柏林片区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四个互动体验区:未来电力能源科技主题基础设施互动体验区、电力能源主题旅游网红景点互动体验区、低碳化旅游交通互动体验区、云上宣介电力特色旅游互动体验区,推动未来能源科技主题研学内容,延展旅游电力特色体验内容,实现旅游收入的大幅提升。
三是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绿色生态农业产业链。针对推进区农文旅产业体系融合的迫切需求,紧密结合政府产村融合先导区建设,投资建设现代化药食同源农产品生产线、共享灌溉、电动运输轨道、低碳冷藏库,打造首条农文旅集群化产业链,形成“绿色低碳”农业+生产+观光+科普互动集中区,进一步巩固一产基础,提升二产层次,深化三产内涵,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四是打造“政企民”三方共建共治共享的卓越供电新模式服务网。联合政府建设村网共建点、零碳农业技术经济合作社、电力乡村数字化监测平台,通过政企联手、联建互助,在组织架构、人员队伍、工作机制上高度融合、优势互补,将各类民生涉电及衍生问题解决在当时、当刻、当地,将供电服务“最后一公里”变成“服务零距离”。
三、典型做法
一是“零碳电力能源+”和美宜居乡村基础设施产业链已具雏形。
完成“一村一案”电网升级改造,新增配变6台、容量2230千伏安,改造10千伏线路2.3公里、0.4千伏线路11.9公里,实现3.5公里线路入地改造。完成透明台区建设,加装用电智能监测设备,对辖区内孤寡老人等特殊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发现用电异常,第一时间上门走访,保障村民用电安全。完成村委节能设备改造,有效解决了居民安全用电问题,实现了智慧用电助力农村生活。

图 一村一方案电网改造及共享灌溉
有序做好新能源服务管理,罗圈峪光伏走廊、村委光伏、雨棚装机容量125kW。完成零碳广场建设,新增16处亮化点,实现光伏路灯、光伏座椅、光伏垃圾桶、微风发电等零碳基础设施融入。
图 零碳广场现场图片
二是“一二三产”融合的绿色生态农业产业链已安装投运。
基于共享电力物联网,搭建“乡村智慧用电+山地农业融合新型”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丰富山地农业供电服务数字化感知能力,探索山地高效农业发展新路子。建设2处共享灌溉取电点,开展电力机井替代、老旧柴油机井低碳化替代。针对山区农产品“下山难”问题,缩短山楂、花椒等收获加工时间线,提升农产品收获效率,完成6km电动运输轨道安装投运,解决大量农产采摘后的运输问题,提升山地运输电气化水平。
针对柏林镇特色山楂、金银花、花椒等药食同源农产品,建设“低碳、低耗、循环、高效”互动车间,完成日产4吨现代化药食同源农产品选果、切片、烘干生产线安装投运。为改善山楂和花椒的不易储存的短板,实现农产品的错时供应,捐赠820立方低碳冷藏库安装投运,实现对全域农文旅产业内各种能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全域农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 西山神车间、电动运输轨道、光伏屋顶、冷藏车间现场照片
三是未来电力能源科技文创主题农文旅产业链有序推进。
全产业链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建设三公里村村充电网络,更好服务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已捐赠富泉村3辆电动摆渡车,并投运富泉村、罗圈峪、范家台等光储充放一体化电动汽车充电站。

图 光储充放充一体化电站
全力打造零碳民宿,创新平邑文旅新亮点,打造全电零碳生态民宿等精品示范。加快推广乡村零碳能源技术装备和产品,安装光伏电子指示牌、光伏座椅、光伏伞、光伏亮化、光伏景观路灯、光伏栈道等的设施,展开“风、光”+N种形态的零碳示范场景,宣传低碳、绿色、环保理念,强化旅游基础设施的未来电力能源特色标签。
加快发展旅游区零碳之旅体验经济,推行碳普惠码及绿色勋章,计算碳减排量,策划碳减排积分兑换等活动。


图 电动摆渡车、富泉村充电站、全电民宿
建设范家台绿色电力科普阵地,通过技术驱动与服务联动,让农村用上绿色电、智慧电,让农民端起绿色产业碗、吃好生态旅游饭。针对大众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专业电力知识普及场所匮乏现实情况,有效促进“振兴沂蒙 电力先行”融合发展工作,填补实景电力科普领域空白,将电力科普与电力设施实景结合,促进九间棚片区农文旅产业发展。

图 互动长廊 智慧变电站 电力连心桥
四是持续深化政企协同,发挥村网共建效能。公司6个党支部与村支部开展共建活动,充分发挥联建共建优势。建成罗圈峪、范家台、富泉村电力彩虹驿站和村网共建示范点,有效提升地区用电网格化服务水平。
图 罗圈峪彩虹驿站+村网共建点及富泉村彩虹驿站
四、效益及成效
1.深度融合柏林镇乡村旅游资源特性、农业种植特色、电力行业服务特色,打造电力助力农文旅深度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样板;
2.以助力产业振兴为核心,从“源、网、荷、储、数、智、产”七要素,推动电力技术与和美宜居乡村建设相融合、与农文旅产业发展互补、与绿色生态农业“一二三产”共生,探索“全电零碳理念+生态文旅”产业新模式;
3.建设以“电产融合、生态绿色、数智赋能、延链升链、科技引领”为特征的电力特色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研制高效生态绿色产业装备并形成标准;
4.打造未来电力能源科技主题的文创产品、项目和品牌,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链价值链延链、补链、拓链、升链,形成“上云用数赋智”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规范体系;
5.探索电力赋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新业态,带动柏林镇文旅产业升级,旅游产业收入倍增。
国网平邑供电公司将扛牢使命担当,全力配合做好电力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区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农村供电设施基础,深化清洁能源建设,推动衔接推进区产业转型升级,将“规划图”变为“实景图”,打造国有企业服务乡村振兴样板,以“振兴沂蒙 电力先行”擦亮“电靓和美乡村”品牌。
来源: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平邑县供电公司
城乡能源网旨在传播行业信息、促进交流探讨,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