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电站铺就一条“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强农新路
一、意义
塔拉滩位于海南州共和县铁盖乡境内,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过度放牧,加上地区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只有250-450mm),草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大部分地方植被覆盖率还不到30%,牧草高度均在10公分以下,加之该地区常年风沙较大,许多沙丘随风缓缓移动,逐步侵蚀草场。塔拉滩由牧草丰美的天然牧场逐渐变成了飞沙走石的戈壁沙滩,成为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塔拉滩所属的铁盖乡位于共和县南部,属龙羊峡库区移民安置区,距县城16公里,乡辖10个行政村24个社,其中农业村8个、牧业村2个,总面积960平方公里,总人口1962户6300人,是一个藏、汉、土、回、蒙等多民族融合共居的农牧乡,主要农作物为小麦、青稞、油菜、土豆、玉米和燕麦。受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等因素限制,铁盖乡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单一,农牧民群众文化程度较低,人均可支配收入普遍较低。
二、做法
2011年起,国家电投所属黄河公司作为首批能源企业进入塔拉滩开始光伏电站建设,在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中积极履行能源央企社会责任,以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主动开展村企共建工作,实现了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企地融合的多赢局面。
(一)积极改善地方生态环境
自2011年开展光伏电站建设以来,国家电投所属黄河公司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改善”的电站建设原则。积极采取牧草种植等方式改善光伏电站及周边生态环境。很快,原本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滩短短几年变成了绿油油的一片草原,生态修复效果显著。
2015年起,国家电投所属黄河公司陆续投入资金近400余万元开展了大型光伏电站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光伏电站建设对区域土壤水分条件的改善和植被的恢复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光伏电池板的遮挡作用下,光伏电站区域内平均风速降低41.2%,空气温度日均减温0.5℃,空气湿度日均增湿2.1%,20厘米深度土壤增湿32%,形成了适宜草类植物生长的良好环境,进一步促进了生态修复。
(二)主动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生态大幅改善后,整个光伏电站呈现出一片绿油油的景象。但是由于牧草长得过高,对光伏电池板底端形成遮挡,从而降低了发电量,同时冬季牧草干枯后引发火灾的风险明显提高。2015年,国家电投所属黄河公司在光伏电站投入藏羊600只,试图通过藏羊放牧的方式减少疯长的牧草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影响,实验取得了显著成效,藏羊啃食了大部分的草类植物,减轻了对光伏电池板的影响。光伏发电效率明显提升。
鉴于实验取得的良好成果,2016年起,国家电投所属黄河公司主动对接原本以畜牧业为主要产业的铁盖乡,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免费开放光伏园区草场5万亩供铁盖乡农牧民放牧,助力当地牧民群众收入增加。同时,为进一步便于放牧,黄河公司主动开展光伏支架型式研究,将光伏电池板支架离地高度抬升至1.5m,同时加宽光伏电池板间距,为羊群穿行开辟了“专用通道”,进一步提高了电站下草场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为进一步促进当地特色种植业发展,国家电投所属黄河公司出资250万元开展科技项目研究,了解光伏电站建设对当地土壤成分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以研究成果为基础,组织开展昆仑雪菊、黑枸杞、牛蒡等经济作物试种,寻找适宜当地自然环境生长的经济作物。研究发现,生长在光伏园区的昆仑雪菊在产量和微量元素含量上均较其余地区有明显提升,研究成果为助力铁盖乡特色种植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积极吸纳周边群众就业
近年来,国家电投所属黄河公司在塔拉滩累计投资建设近800万千瓦的新能源项目,累计投资近250亿元。项目建设期间,累计带动就业64000人次,极大地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促进了贫困户稳定增收。
同时,在项目运营期间,国家电投所属黄河公司主动吸纳铁盖乡农牧民群众至光伏电站主要从事保洁、保安、电站维护等工作,光伏电站的374万块组件全部雇佣当地农牧民进行清洗,为铁盖乡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截至目前,已累计稳定安置铁盖乡劳动力40余人,人均月工资达4000元,实现了当地农牧民群众“打工不出门,还拿高工资”的美好愿景。
(四)大力开展企地共建工作
2018年起,国家电投所属黄河公司主动对接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在铁盖乡所属多个村庄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累计投入资金150万元实施文化旅游广场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党群活动中心建设等项目,取得了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生活生产条件明显改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乡村整治成效初显;村庄环境持续美化,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显著效果,在当地形成了“一村一品”示范效应,构建了和谐的企地关系。黄河公司还组织青海省水力发电学会,在铁盖乡开展了“电力专家进课堂”科普知识讲座,向铁盖乡小学学生讲授光伏、风力等发电原理知识以及安全用电常识,为孩子们带去了一堂生动的科学课,受到了当地学生、学生家长、老师及铁盖乡人民政府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三、成效
(一)光伏站区生态环境明显修复
国家电投所属黄河公司生态修复措施的全面落实,以及光伏电站建成后风速的降低和蒸发量的减少对局部气候条件的改善,促使塔拉滩光伏园区已被严重破坏的生态迅速得到恢复。短短几年,荒芜近20年的塔拉滩从风沙肆虐的戈壁滩迅速变成了生机勃勃的人工牧场和科技感满满的“蓝色光伏海洋”。天地间勾勒出了一幅绿蓝相间、相互映衬,电力工业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的和谐画面。
(二)高原特色养殖产业蓬勃发展
得益于国家电投所属黄河公司持续开放的牧草丰美的光伏产业园区,铁盖乡所属的马汉台村、下合乐寺村、哈汗土亥村等村庄相继成立牛羊养殖合作社,投入藏羊在产业园区进行放牧。截至目前,铁盖乡平均每年有近5000只羊进入黄河公司光伏电站吃草、生长。因“光伏羊”品牌带动,铁盖乡实现年均经济增收近140万元。
(三)企地融合发展局面逐渐形成
通过多年的企地共建工作,国家电投所属黄河公司与光伏产业园区所属的铁盖乡联系日益紧密,双方各级领导多次交流互访,探讨合作发展道路。在铁盖乡逐渐形成了“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盘活地方经济活力、能源企业主动参与地方民生工程建设、属地政府全力营造良好的生产运营环境、农牧民群众自觉爱护发电设施设备”的企地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周边村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扎实推进光伏园区周边铁盖乡所属村庄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铁盖乡基础设施全面配备,村容村貌明显改善,逐渐形成了铁盖乡宜居、宜业、宜游的村庄环境,吸引了周边群众纷纷到铁盖乡休闲度假,勾勒出一幅“游客驻足看,村民悠闲转”的美好画面。
国家电投践行的“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发展理念,为能源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是未来实现企地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本。展望未来,国家电投将始终坚持把该理念作为助推能源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措施,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来源: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城乡能源网旨在传播行业信息、促进交流探讨,未经授权,严禁转载。